滚烫饮食为何普遍?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被滚烫的食物烫到舌头的惨痛经历,这种感觉让人一见到热气腾腾的碗面就不寒而栗。然而,身在河南的人似乎对这种温度并不敏感:同样的汤面,烫得别人还没法入口,他们已经能“呲溜呲溜”地吃了一半,甚至还能边吃边喝牛肉汤,热气直冲脸颊,却似乎丝毫没有被“烫到”的自觉。
测温枪里的真相
有一次,我特意用测温枪量了一下烩面的温度,几乎快接近60℃,可这边还没碰碗,那边已经埋头大快朵颐了。刚开始,我还以为是童年挨饿时练就的“铁嗓钢牙”,只要端上来,不顾嘴里会不会被烫到,先填饱肚子再说。后来才发现,对于不少河南老铁来说,吃东西就要那股“滚烫劲儿”,等凉了,口感就差了,味道也走了“锅气”。
热度耐受为何如此惊人?
长年累月的“高温洗礼”让我见识到了当地人惊人的耐热能力:滚烫的汤面、刚从沸腾的锅里舀出的牛肉汤,他们都能张口就喝。时间久了,嘴巴里的味觉和触觉神经仿佛也跟着“升级打怪”,对外地人来说烫得汗流浃背的温度,他们喝得津津有味,喝完索性还哈口气,仿佛这才意犹未尽。
白酒江湖:辣度与温度的巅峰对决
不仅如此,河南人在喝白酒这件事上也相当豪放,基本都是从52度起步。面对这股辛辣刺激的滋味,我只敢沾唇尝一口就觉得够劲儿了,而他们却说这才刚刚好,有种“有辣才有味”的豁达。难怪河南的白酒销量常年排在全国前列,遥遥领先,有些外地人吹嘘能喝多少,看在河南人眼里,也只能淡定一笑,毕竟“曾经沧海难为水”。
高发食道癌的警示
可伴随这份“几乎无所畏惧”的耐热力,当地食道癌发病率却常年高居不下。全球近一半的食管癌病例都出现在中国,而河南又在这份统计中占有相当显眼的位置。滚烫的食物和饮品或许不是唯一的原因,却也绝对逃不掉“嫌疑”。毕竟,高温食物持续刺激食管黏膜,日积月累就可能引发病变。
该如何更健康?
美味诚可贵,烫伤代价高。再爱那股“锅气”,也要懂得照顾自己的身体,稍微放一放,等温度降一点儿再入口,也许就能在享受美食的同时给自己多一份安全。
要想减少患病风险,不妨改一改嗜热的饮食习惯:热汤热面凉一凉、白酒也别一口闷。毕竟,及时放缓吃喝的节奏,才是真正对健康负责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