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各个平台纷纷打出“开眼镜店创业”的广告,我常常忍不住想:他们真的不怕被雷劈吗?要知道,眼镜店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开起来的。别光想着“开店”两个字的热闹,实际上,你至少要做好一整年的费用和收入规划,才能在关门或盈利之间不被现实打得措手不及。
前期投入超乎想象
别提那些只学了几天或一个月就匆匆开店的人了。拿我自己用一百万开一家店的经历举例,地点在北京,管店13年,真正超过一年以上负责管理的有3家,最近几年经营业绩大约在300万、500万、600万左右。
就说管理时间最长的一家北京海淀区的店,2013到2018年期间,当时附近有农业大学附中、中关村第一小学、中央党校等学校,加上周围的居民区,一共8家眼镜店在激烈竞争。我们选了个新开商场入驻,月租2万,物业费5千,还在外墙租了个广告牌5千,每月差不多3万,年租36万。加上5名员工,每月至少也是3万,年支出36万。再加上15万左右的装修,水电一年1.2万左右,各种验光、加工设备约10万(能用5年就摊销5年,能用一年就只能摊一年)。一算,第一年的总投入逼近100万。
第一年:看起来繁华,实则亏损
刚开业时,我们定位中高端,镜框镜片都是大品牌居多,平均进货价只需要2.5折左右,但卖出去通常是7-9折,算上税费、人情,以及能接受的折扣,大致毛利在55%上下。
第一年每个月业绩从5万、7万、9万、10万一路爬升,后来稳定在11-16万之间,平均12万,全年144万营业额,毛利79.2万。可与此同时,租金、工资等硬性支出大约98.2万,结果第一年还是亏了19万。
也就是说,如果只开一年,大概率是要赔的。第二年业绩才有机会弥补前期亏损,之后才能真正做得风生水起。
第二年:逐渐回暖,仍在爬坡
第二年每月店里能做到14-20万不等,平均17万, annually 204万的营收,毛利112.2万。人员、租金涨价后总共支出84万,利润只有28.2万。算上第一年的-19万,等于两年下来只赚了9.2万。也就是说,真正的利润才刚刚露头,离回本还远。
第三到第五年:加速成长
第三年,竞争对手高档眼镜店“亮视点”撤店,我们的业绩顺势在20-30万之间徘徊,年营业额可以做到300万,毛利165万。扣除支出后,净赚68.4万。到了第五年左右,月流水最高能飙到35-40万,甚至偶尔冲到50万,年营业额达到420万,毛利231万,利润能有一百多万。五年下来就赚了大约262万,实现了“小赚一笔”的理想。
后五年:竞争加剧,收益缩水
然而好景并不一定长久。2018年重新装修升级,附近又出现新的眼镜店或眼科机构,再加上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眼镜市场的客源被分流,客单数和折扣双下滑。月业绩从35万慢慢降到20万乃至十几万,利润率也从最初的55%降到50%左右,甚至更低。房租和人工却在不断上涨,利润空间被挤压得越来越小。
十年沉淀:大浪淘沙后的总结
以10年周期来看,前五年确实挣了不少,但后五年受多方冲击,盈利只能说“还行”,也就比投入略有盈余。开眼镜店要想回本,至少要做好2-3年的心理准备。第一年几乎都会亏损,第二年才能较接近收支平衡,第三年才真正有机会赚到钱。若坚持到第四年、第五年,或许才能笑纳更多收益。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店面经营能力过硬、口碑维护到位,能够持续积累优质客源。如果做得不好,口碑坏了,越撑下去,往往亏得越多。
给想开店的你:务实才是王道
消除“创业光环”的滤镜,才是正确认识开店风险的第一步。尤其在眼镜行业,竞争大、投入高,回本周期也相对较长。想要靠眼镜店轻松暴富,真的没那么简单。只有做好充足的资金预案、人员管理和推广模式,才能在这个行业站稳脚跟,真正品尝到创业的甜头。毕竟,砸钱容易,坚挺到收回成本才是最难的部分。祝所有怀揣梦想的人,都能做出更稳妥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