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渴望:无所不用其极
据说有些权力部门里的人,总是想方设法把手伸得更长,恨不得每一个决定都能带来利益。尤其在某些部委或省厅,不论是处长还是同级别领导,都希望能在政策和审批中占据优势。有人就曾透露,有人为了达成一个“同意”,可以熬上好几天不睡觉。毕竟只要点头许可,就可能换来许多“好处”。
县局科长VS省厅处长:级别差距不代表实惠
在明面地位上,省厅处长的确要比县级局长看上去更“高大上”,因为能在全省范围内调配资源,不管是家属工作、子女上学,还是老人就医,都能一句话搞定。可要真说谁更能“捞到好处”,有时却是县城科长更“接地气”,因为他们跟老百姓贴得近,手头的自由裁量空间也更多。
资源与权力:表面风光并不等于能变现
在省厅,很多处室仅仅是指导,能管的范围很大,但这些权力通常并不直接拿来“生钱”。真正“垂直管理”的部门,还能插手下级的人事安排;而更多处室,只是对地方进行考核或咨询,离真正的决定权还差好几级。对外看似威风,其实做起事来束手束脚,能“拿捏”的东西远不如县里一把手多。
高高在上:省里还想往地方跑
很多人看到省里官员整天坐在高楼里,觉得那才叫风光无限,可现实中不乏省级官员挤破头想下去挂职地方。毕竟在省里天天开会、研究政策,想要“直接处理实际事务”并不容易。相反,地方领导则直面具体项目和资金分配,更容易掌握实打实的生杀大权。
巡查与督查:话语权并不等于终极裁量
省厅处长看似能下去巡查、督查地方工作,但真要说能一把揪出多少落马官员,就有点言过其实了。大规模的巡视组才有真正的“实锤”权威,处长级别大多数时候只能提提意见,能不能被采纳还不一定。
真真假假的传闻:一个电话就能进账?
有人传过这样一个“段子”——在省里工作的人,只要能牵线帮老同学约见到某区主管部门的科长,就能立马收到几万块的“辛苦费”。人家还说,这都只是开始,管理科室手里要是真有决定权,那就更加“水涨船高”。这样的传言听着离奇,却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在基层层面上,有些事情比我们想象的要更“灵活”。
到底谁更滋润?
如果看地位看排场,也许省厅处长能在大场合里风光出席;如果论实际资产或个别灰色收入,不少人又觉得县城的科长在“自由发挥”上更具优势。说到底,两个岗位不是一个层级,不好做绝对的对比,只能说各有各的打法,各有各的生存逻辑。
不管是县城科长还是省厅处长,能在权力体系中找到“活动空间”和“资源变现”手段的,往往才是最“滋润”的那一拨。话又说回来,如果只盯着权力油水,一旦越线丢了乌纱帽,到了那时,身份再高也无济于事。还是那句老话:表面风光或实际利益,终究需要慎之又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