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十年前风靡一时的“滴滴代打”吗?这里可不是指“打车”。
当年,滴滴打车爆火,《暴走大事件》也跟着出了个恶搞滴滴打车的短视频,引发不少关注。后来,市面上甚至出现了一款叫“滴滴打人”的 App。当时用户误以为用“滴滴打人”就能找人去揍人,虽然实际想法只是想做一个同城互助平台:发布任务,给酬劳,让有能力完成任务的人来接单。但大多数人还是被“打人”这个字面意思吸引了,所以尽管三个月内有 20 万次下载量,这款 App 很快就被下架。
如今,这一思路竟然在美国落地了。
最近,一款名为“Protector”的应用正式上线,用类似 Uber 的即时模式把个人安保服务重新包装了一遍:只要在手机上滑动操作,装备齐全的保镖就会前来护驾。价格可不便宜:起步是每小时 200 美元,还要一次预订至少 5 小时,另外年费也要先交 129 美元。
「滴滴保镖」正式面世
在纽约街头行走时担心安全?现在可以下载“Protector”来解决。
在 2024 年底左右,纽约市的一位 UnitedHealthcare CEO 遇害后,美国民众对个人安全的关注度陡增。“如果当时有 Protector,也许结局会不一样。”Protector 在 X 上(即原推特)发文说。
“像马斯克、贝佐斯这些顶尖富豪都有自己的安全团队,但普通人要找到专业保镖真心不容易。”Protector 的创始人兼 CEO Nick Sarath 这样介绍。
这款应用的服务已在纽约和洛杉矶上线,基础费率每小时 200 美元,最少要订 5 小时。先别忘了还要付 129 美元年费。每份服务配一名保镖和一位司机,而且所有保镖据说都在执法部门或军队做过现役或退役工作。
客户还能选择保镖的服装风格,想要商务正式、商务休闲还是“战术休闲”都可以。车也能在凯迪拉克凯雷德或者雪佛兰 Suburban 中挑。
当然,不同场景下“任务”要求不一样,最后的费用也会随之浮动,比如需不需要额外保镖或者多辆车车队,或者一些更极致的安保措施。
想使用这项服务需要提前一天预约,Protector 表示随着用的人多了,预约流程会更加顺畅。
在社交媒体上,Protector 的宣传搞得也挺吸睛。他们的 TikTok 账号里都是一群身材魁梧的保镖,在黑色背景下一本正经地展示各种证件和训练经历,光看画面就给人满满的安全感,也算对“潜在威胁”形成了一种威慑。
不久前,两名 TikTok 网红抢先体验了这款服务。她们从洛杉矶飞到纽约去参加时装周后,用 Protector 订了两名保镖和一辆黑色 SUV 来接机。“我们刚叫了保镖来接我们。”视频中可以看到保镖护送她们上车。这个短片浏览量轻松破千万,也让 Protector 一夜爆红,“Uber 絕对无法做到”。
Protector 的所有保镖都持有隐蔽持枪许可,执行任务时也会随身携带武器。“我的职责是让客户在任何情境下都能得到安全保障,”其中一位保镖说。他曾在洛杉矶警局工作近 30 年,还是退役的海军陆战队狙击手。“我会先评估潜在风险,在问题扩大前就干预,确保客户能踏实过日子。”
Protector 正在越来越火。前几天,前 Meta 产品经理 Nikita Bier 就在 X 上大力推介,还把它称为“带枪的 Uber”。他甚至调侃说:“要是周末有个很棒的约会对象,直接用 Protector 去接她就行。”
Nikita Bier 同时也是 Protector 的投资者。他补充道:“对某些精英人士来说,安全需求空前高涨,但这个行业一直没跟上现代化步伐。”
从个人到社区:安保服务的新思路
Protector 公司是去年 10 月成立的,之所以提速上线,也跟那位 UnitedHealthcare CEO 在纽约意外身亡之后引发的社会安全焦虑有关。
公司母体名叫 Protector Security Solutions,由创始人 Nick Sarath 打理。他曾在 Meta 做产品设计,2020 年离职后开始创业。之前他推出过一款叫 Poparazzi 的照片分享应用,功能上有点像 Instagram,曾在 2021 年冲上 App Store 榜首,但最终因为种种原因停运了。
近期 Protector 还将推出另一个项目 Patrol,率先在洛杉矶落地。和专做个人保护的 Protector 不同,Patrol 主打社区安保服务,可以按短期或长期来定制。
Patrol 的想法很直白:居民可以凑钱雇一个全副武装的私人民警在社区巡逻,既能增强安全感,也能威慑到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
这个服务并不便宜。Patrol 因此设计了一个“众筹”模式,让邻里住户共同出资形成资金池,筹到的钱越多,解锁的装备和功能就越高级,比如无人机巡逻、联网安防摄像头等等。
Patrol 还配备实时地图和推送通知。一旦保安在社区里巡逻,大家会收到消息,还可以把可疑但不紧急的情况报给巡逻警卫,而不必直接惊动警方。
在这个不确定的时代,大众对于安全的需求只增不减。Protector 和 Patrol 的出现,可以说正是为这类需求提供了一个新答案。如果它们能在更多地方真正落地,也许能让一部分渴求安全感的人有更好的选择。
当然,这类相对“小众”的服务更适用于那些治安并不算太安全的地区,恐怕没法像当初的 Uber 一样遍地开花。但从 Protector 这个案例也能看出,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再造依然在持续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