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键盘
发布于 2025-02-27 / 3 阅读
0

做个很小众的应用就可以月入数万,为什么多数程序员都不做个人开发?

「月入数万,其实只是想象」
许多人总觉得:只要写点小众应用,就能轻松拥有丰厚的被动收入,“月入数万”似乎触手可及。然而,这种想法往往只是幻想。如果真能像想象中那样、“随随便便”就做个产品大卖,市面上可能早就遍地是“程序员富豪”了。现实是,大部分程序员即使有水平、有创意,也不会随意投入个人开发,因为他们清楚,这条路要投入的“血汗”远超乎外界想象。


「程序员创业之神的真实经历」
有个被称为“程序员创业之神”的老哥 Pieter Levels,曾分享过自己初次创业的十二篇心路历程,为期一年,每个月做一款应用。听起来很神,毕竟很多普通程序员一年能做出一两个可出售产品就已经很不错了。可Pieter直到做第十个项目时,才终于看到了有规模的收入。前面那九个,几乎全是在各种摸索、碰壁和怀疑中度过的。

在这期间,他遭遇了大量的挫折和质疑,也曾认可过“善良就能打动人心”这一美好愿景,却被现实狠狠泼了冷水:好不容易积累的一群免费用户,在宣布收费的那一刻全都开骂,纷纷离他而去。要想真正靠软件赚钱,就得一开始就设计好收费思路,让付费成为筛选用户的方式,而不是靠“白嫖”来维系用户数。


「神话背后的坑与黑暗」
Pieter一路走来,踩过很多坑。其实不只他,几乎所有想依靠代码创业的程序员,都绕不开这些难关:

  1. 天真的善良
    他最初出于好心,只想着把应用做好给大家用,却不敢“开口收钱”。等到临时改成收费模式,用户群瞬间崩溃,反倒落得个“怎么能收钱”的谩骂。免费模式的陷阱往往在这里——习惯了免费的人,对收费天然排斥。程序员若要赚钱,就必须在一开始就明确付费思路,避免过度的“先免费后收费”转型。

  2. 闭门造车的固执
    有人害怕把想法说出去,被别人偷走,于是自己闷头做。表面上“安全”,实际上把自己封锁在孤岛——听不到市场声音,做出来的东西往往不合市场胃口;同时一个人在封闭环境里容易枯竭灵感,导致半途而废。真正的好创意就算有人想模仿也不怕,门槛够高,思路够独特,就有机会在竞争中跑赢对方。

  3. 合伙人的盲目鼓励
    有时找几个朋友一起干,大家互相“哥们儿加油”,越鼓越嗨,到头来却发现——那些功能华而不实、市场不买账,因为从头到尾没认真听过别人的质疑,也不曾放下自尊去测试哪条路才是真正可行。

  4. 被零星打赏迷惑
    很多人沉迷于偶尔有人“打个赏”就觉得“我这产品好像很有前景”。事实上,打赏和持续付费并不是同一回事。只有稳定的订阅和付费用户,才能真正支撑一款应用商业化,给开发者带来持久收益。缺乏这种持续“造血功能”,项目最终还是会被迫停止。


「读完就会?想得太简单」
或许你看看这些坑就觉得自己学到了,但现实往往是,读了一大堆书,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看了别人的创业教训,依然要把那些错再走一遍。许多程序员照样会按照相同脚本从零开始踩坑。真正能避过大坑的人,永远只是少数。

况且,即便熬过了“踩坑期”,离真正盈利还可能有更遥远的路要走。想要简单、一蹴而就地吃上“个人应用开发”这碗饭?太难了


「请给程序员多一点尊重」
如果你还相信“随便做个小众应用,就能月入数万”的美梦,不如先看看众多程序员三更半夜奋战Bug、无数次推倒重来、不断试错检验的日常。能以个人之力做出一个被市场认可、还有人愿意付费买单的产品,真是相当不容易。
所以,当你再见到这些“夜以继日”敲代码的程序员,不妨多些理解和敬意。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步步踩中幸运,更何况,很多时候靠的还是持久的恒心和毅力。对任何一个程序员,请抱有最基本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