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东非的奇异经历
早年我曾在东非工作了两年,直接管理过上百位当地黑人,同他们相处得久了,自然也对他们的语言、文化和能力有了更多体会。那段日子里,我甚至能用斯瓦西里语和他们无障碍交流,让很多当地人都惊讶不已。
在我看来,黑人并不存在“智商天生低”的问题,他们的学习和领悟能力未必比我们差。事实上,他们在语言方面更是颇有天赋,掌握好几种语言对他们而言常常不算什么难事。就拿我所在的非洲国家为例,他们基本上都要熟练使用本民族语言和斯瓦西里语,很多人还能将英语说得相当溜。
在机械操作和测量等方面,黑人工人也展现了惊人的“上手”速度,常常学一段时间就能独立操作甚至超过我们带去的国内工人。这些勤奋好学的黑人,为了多挣点钱,会在工余时偷师学艺,没多久就比我们本土操作手还熟练。要知道,他们普遍只受过不多的基础教育,而我们带去的技术人员可都是本科起步。这种超快的适应能力让我切身感受到,他们并不是天生就缺乏智商。
数字语言的困扰
与我们比较,也确实发现很多黑人在“口算”和“心算”上明显落后。可我觉得这更像是语言问题而非智力缺陷。斯瓦西里语的数字结构既复杂又冗长,如“2”的发音是“目比力”,一下子就三个音节。四十(40)在汉语里不过是两个音节,而斯瓦西里语却要发成“阿劳巴衣尼”,直接飙到五个音节,算起账来着实麻烦。当数字越大,叠加越多,发音就越复杂。让人头秃的是,斯瓦西里语里很多数字还得用“上一个单位+下一个单位”去组合,心算难度蹭蹭往上飙。
这意味着如果让黑人用这样繁复的语言系统来做心算,自然不如我们用简洁的汉语快速便捷。所以,黑人数学口算差,未必就是智力不足,更多时候是受困于语言工具本身。
落后的文明传承
在我看来,黑非洲最大的短板在于“文明断层”,他们不像我们从古到今文脉延续,很多非洲人就像从原始社会被硬拽进现代资本主义,这种文化衔接的缺失极大地影响了他们对历史、科技和知识的认知与传承。
举个简单例子,中国的文盲爷爷会给孙子讲《西游记》,说什么“三国”“水浒”也能扯上几句,可很多非洲家庭就缺少这份“故事”与“文明”赓续。从小没有这些文化沉淀,下一代能吸收到的知识积累就薄弱得多。
黑人体质与“运动天赋”
很多人只注意到在高水平竞技赛事里常见黑人的身影,就觉得他们个个身体素质逆天。可事实上,黑人内部的体型方差很大:他们的上限可以相当惊人,比如随便就可能出现身高突破两米的选手,但下限也可能比我们更低,只是这些“下限选手”常常在严酷环境里更快被淘汰不易被看见。
值得一提的是,黑人比我们更容易给人“肌肉精壮”的错觉。一者是他们深色皮肤让身体线条显得更分明;二来很多高个黑人身材都很匀称,腰比较细,视觉上当然更显得精神。反倒是我们中国人,同等体脂率下,轮廓和线条没那么突出,看起来就稍显“臃肿”。
奇特的身材分布
在非洲观察久了,还发现不少黑人手脚比例跟身高不匹配。有少数人的鞋码能大到“像船”,胳膊长到几乎垂到膝盖,这些夸张的体型差异也让人对黑人的印象加深不少。至于大家常常津津乐道的“丁丁话题”,也同样在黑人群体内呈现极大的分布差异:有人和我们并无二致,也有人“天赋异禀”。不过别忘了,中国人里这类“异禀”也不少见,只是平常不那么高调罢了。
在非洲的偏远地区或贫困国家,残疾人和病弱者往往很难生存下来,他们或者无力工作,或者早早被环境所淘汰。于是给外界造成“黑人普遍都很强壮”的印象,而那些不够健康的个体则被社会环境默默地过滤了。
环境对智力和体能的塑造
我始终相信,人种和基因固然重要,但环境往往更强大。非洲人的文明起步太晚,一直处在狩猎和自然采集阶段,缺乏系统的农业和城市化积累,这势必让他们更注重奔跑、跳跃等技能,也就保留了这种“运动天赋”。
另外,环境很大程度影响了他们的身高与体格。非洲草原的动植物资源丰富,早年人口远没有现在多,营养供应充足。他们的饮食中动物蛋白含量经常高于传统的东亚农耕社会,加之生存日常常需要奔跑追赶,体型也就更加修长健壮。但随着近几十年非洲人口爆炸式增长,营养水平开始下降,很多地方已经不复往日的身材优势。
同样地,“智商”也会因为环境(教育、社会资源)而被放大或抑制。假如给所有人提供更富裕的家庭、更高等的教育,哪国人都能把整体智力水平再往上推一大截。
群体差异与个体差异
我承认不同群体间确实会有平均智力上的差别,但那跟种族并无绝对关系。一个科学家群体的智商肯定比农民工群体高,但不能说这是先天基因差异,真正决定他们差异的往往是家庭、教育和阶层。即使种族之间存在一点平均数据的差距,也不妨碍其中一些特别聪明的个体出现,他们的天赋绝对可以和任何其他民族的天才平起平坐。
与其沉迷于那一点点“人种智商差异”带来的优越感,我更愿意相信同一民族内部的差异往往比族群之间的差距更大。有些人天赋超群,可以考上清华北大,而有些人,哪怕努力十倍八倍,也难以企及——但他们依旧有自己的价值和潜力,不必因为数据而妄自菲薄。
非洲工作时的感悟
没想到我当初的一点感受,会得到这么多人的关注和评论,我非常感激。
但我也要强调,我分享的只是个人主观经验,并非科学定论。在那里与黑人相处,确有很多不满和无奈,比如部分黑人有较强的“受害者情节”,觉得自己的落后全是白人殖民的错。也有人喜欢依赖“援助”,缺乏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动力。这些确实让我不太看好未来非洲黑人的总体发展。
可我同样认为,这种狭隘和懒散更偏向社会文化与历史沿袭造成的结果。是否能通过更多教育和扶持摆脱困境?我也不知道,但我仍然希望未来的非洲能有更好转变。
写在最后
总之,黑人“运动天赋强”并不代表他们“智商弱”,更多时候是因文明断层、教育缺失以及语言上的先天局限,才让他们在数字和复杂思维上表现欠佳。要是能给他们提供稳定富足的社会环境和完善的教育系统,我相信他们的整体表现会和任何民族相差无几。
种族在基因上固然存在不同,但环境才是塑造人类多样性的重大推手。回首我在东非的日子,见识过黑人努力、机灵、上进的一面,也见识过他们与生存环境对抗的无奈与妥协。**或许我们都该学会跳出那些刻板印象,用更宽容和冷静的视角去看待每个群体。**只要有机会,任何人都可能变得更优秀,这才是世界的魅力所在。